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空间科学部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太阳系探测联合研究中心
现在位置:首页 > 存档 > 科研部门 > 空间科学部 > 太阳系探测联合研究中心
太阳系探测联合研究中心
 

  为了拓展,加强在我空间中心在深空探测的能力,2004年5月空间中心专门成立了行星中心,2007年5月改名为太阳系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简称联合中心);作为我空间中心创新科研任务的一个重要试点,科室的目标是探索外层空间、满足国家需求,主要通过开发研制搭载在卫星上的各科学应用载荷,包括磁强计,等离子体探测仪,极紫外成像观测仪等仪器获取的科学探测数据对太阳系各行星/天然卫星的环境:电磁场,带电粒子、中性大气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研究领域

  探索外层空间、满足国家需求,主要通过开发研制搭载在卫星上的各科学应用载荷,包括磁强计,等离子体探测仪,极紫外成像观测仪等仪器获取的科学探测数据对太阳系各行星/天然卫星的环境:电磁场,带电粒子、中性大气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重大科研项目

  目前科室承担/参与的科学创新课题任务包括:

  月球探测工程二期:日地月空间环境科学目标预先研究

  和欧空局合作的金星快车

  和欧空局合作的水星BEPI-COLOMBO

  中俄合作火星一号卫星Phobos Grunt 科学探测工程:

  其中和俄罗斯合作的火星一号卫星探测工程的创新性和意义如下:

  在太阳系中采集遗迹物质送回地球进行实验室研究是现今太阳系研究的一项极重要的工作。与俄罗斯在火星及火卫一合作开展探测研究,实现我国首次对火星,火卫一的科学探测,可以加速我国在深空探测航天技术的发展,建立我国的深空测控和定轨能力;实现人类首次对火卫一的就位探测(in situ measurement),对火星电离层实施掩星探测,研究火星电离层的变化特性;探测太阳风与火星电离层相互作用产生的感应磁场的变化特性;而且首次实现行星间激光测距和激光通讯。此次合作将大大缩短我国与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在深空探测和技术方面的差距;提高我国空间探测器的研制水平,推动我国在行星探测和基础物理研究的发展。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hzhao@cssar.ac.cn(赵华 主任)  fengyy@cssar.ac.cn(冯永勇)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