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公共服务
公共信息
节能宣传
便民服务
健康之窗
现在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健康之窗
马尔堡病毒疾病预防提示
2006-01-10 | 【     】【打印】【关闭

中心各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海卫字[2005]39号文件,转发了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做好马尔堡病毒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马尔堡病毒病疫情在安哥拉流行,为做好马尔堡病毒病防控工作,请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做好马尔堡病毒病防控工作。

马尔堡病毒病是由丝状病毒科丝状病毒属马尔堡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伴有严重出血表现。该病的潜伏期为39天。在感染的最初阶段,症状为非特异性,易与疟疾、黄热病、登革热、伤寒和肝炎等常见疾病相混淆。早期症状为高热、严重水样腹泻、腹痛、恶心和呕吐以及严重头痛、胸腔和肺部疼痛、咽喉痛和咳嗽,4-5天后出现斑丘疹和红斑,大量病例在57天之间逐步显示严重出血表现,最常见的部位是胃肠道和肺。临床化验检查,可见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升高。该病病死率高,目前尚无预防用疫苗及特异性治疗药物。马尔堡病毒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还不完全清楚,但现已有证据表明马尔堡病毒病常在特定人群以暴发形式出现,传染源为病人和带毒的猴,通过接触感染的血液、组织、尿及呼吸道分泌物、精液等传播,人群对马尔堡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表现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及周边地区无本病的报道。针对当前马尔堡病毒病疫情在国外的流行趋势,各部门如发现有近期从已知马尔堡病毒病疫区,尤其是安哥拉来京的旅游者、经商者,外交人员及援外回国人员、科研人员,发生疑似出血热病人立即上报中心医务室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请广大职工高度重视。

 

医务室

                          2005年4月21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