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公共服务
公共信息
节能宣传
便民服务
健康之窗
现在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节能宣传
黑洞??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
2005-12-15 | 【     】【打印】【关闭
    新华社柏林4月7日电(记者潘治)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它由一颗或多颗天体坍缩形成,引力极强,甚至可以吞噬附近的一切物质。但黑洞真正的模样,科学家却一直没有定论。英国科学家通过分析宇宙X射线光谱,证实了黑洞真的是没有表面的“洞”。

  按照现有天体物理理论,黑洞并无有形的表层,只有一个“事件水平面”,这个水平面如同一个泾渭分明的界线,在它之后哪怕是一束光线也无法逃逸。也正因为如此,人类迄今不可能直接观测到黑洞,也无法证实上述理论。

  据德国最近一期《明镜》杂志报道,英国达勒姆大学的克里斯蒂娜?多恩与马雷克?吉尔林斯基等人,通过比较黑洞与中子星在吸收物质时释放出的X射线,证明了黑洞确实没有表面。科学家解释说,中子星这一宇宙中的另一种“异类”天体是由大质量星体爆炸时产生的,它最终坍缩成一个只有几公里大小,但却极为稠密的“团子”,它与黑洞相似之处是都可以大量吞噬物质。

  科学家进一步介绍说,中子星与黑洞都以如下方式吞噬物质:首先将物质吸引到附近围绕它们高速旋转,与此同时释放出X射线。当这些炙热的等离子体最终接近中子星或者黑洞时,就会被它们吞噬。但由于中子星是个大致的球体,因此物质只能“坠落”在其表面,并同时释放出能量;而如果黑洞真是个没有表面的洞,物质就将连同能量一起被“吞没”。如果以前的理论正确,则两者在吞噬物质时不仅方式将有上述不同,并且释放的X射线能量也应有所不同。

  科学家统计分析了美国宇航局“罗希X射线时变探测器”近6年中采集到的数据,他们对大量的X射线的光谱进行了定量比较,以确定能量的高低。最终科学家验证,物质在被中子星或黑洞分别吞噬时,确实有着上述的“坠落”与“跌入”的显著不同。两位科学家总结说:“我们所认识到的、并且可以通过观测解释的显著不同是,中子星具有一个表面,而黑洞则没有。”

  科学家指出,这一成果对天文学研究非常有用,因为借助于上述显著特征,就可以对那些属性不明的X射线源进行判别。这个成果还将在下期《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发表。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