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入伏后北京的气温急剧升高,雨水也渐多,细菌等容易孳生繁衍,给食品安全等带来了隐患。如何度过炎炎夏日,这里有几条小常识介绍给大家:
头伏:7.13-7.22 10天 二伏:7.23-8.11 20天 三伏:8.12-8.21 10天
伏天“热”养生: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人体颅内的动脉血管对疼痛非常敏感,在高温季节运动或劳动后头部易出汗,这时血管扩张,如果用冷水冲洗,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出现头晕、眼发黑、呕吐等现象,严重的话,可能会引发颅内大出血。所以用温热的水冲洗才是伏天养生的诀窍,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反而更有利于机体排热。而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此外,伏天也要用热水洗脚,虽然当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伏天吃“苦”:中医认为苦味食物有补气固肾、健脾燥湿的作用,可平衡机体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苦味食品多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等人体需要的物质,且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提神除烦、健胃等功用。在炎热的伏天可适当的食用苦味食物。苦味食物有:蔬菜类——莴苣叶、莴笋、生菜、芹菜、茴香、丝瓜、葫芦、瓠子,香菜、苦瓜、萝卜叶、苜蓿、苔菜等;干鲜果品类——杏、荸荠、柚子、杏仁、黑枣、薄荷叶等;食药兼用——五味子(适用于冬春季)、莲子芯(适合于夏季)。但是脾胃虚寒者要少吃“苦”,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和体质虚弱的人群,吃“苦”更需要谨慎。月经期也要少吃“苦”,因为苦味食物多数为寒性或凉性,可使经脉凝涩、血行受阻,进而导致经行不畅,甚至痛经、闭经。
喝三豆汤: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的三豆汤由绿豆、赤小豆和黑豆熬制。其中的绿豆、赤小豆可以清热解暑、利湿,黑豆可以健脾补肾,因此三豆汤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脾胃虚寒者不宜喝性寒凉绿豆汤的可以改为喝三豆汤。对于消化功能不好的人,还可在三豆中加入适量大米,熬成清粥食用,也有清热健脾的效果,此外,三豆汤还能祛痘除痱子。
进补西洋参:西洋参性凉味苦,伏天炎热多汗,易出现疲乏体怠、口干咽燥、心烦意乱、舌红尿赤等症状,可用西洋参泡水饮用或用西洋参与肉类煲汤。
吃点薄荷:夏季的暑气容易让人感到头重、头晕。拿几片薄荷闻闻,或做菜时放一点调料,可以提神醒脑。
控制糖分的摄入量:糖分在缓解疲劳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摄入过多容易导致食欲不振,让苦夏症状更严重。热茶是最佳饮品。它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
多喝水、少喝饮料:人体在三个时间段容易缺水,起床时、睡觉前和洗澡后这三个时段应注意补水。据营养专家介绍,由于早上人体血液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应该喝一杯水。一天水分的补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体内足够的水分可以清洗肠道,预防上火。不宜用饮料代替水,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水果蔬菜食用前要浸泡、清洗:夏季是水果蔬菜病虫害高发季节,菜农、果农用农药杀虫在所难免。消费者应尽量到正规农贸市场或超市购买果蔬。蔬菜可食部分如果有破损,应立即食用,不要存放,以免破损部分长时间放置后产生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如果用蔬果专用的洗涤剂、农药去残剂清洗,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使用。如果用清水清洗,先浸泡20~30分钟,再洗3遍。
死鱼烂虾不要食用:各种鲜活水产品因气温高容易缺氧死亡,特别是黄鳝、龟鳖、螃蟹等水产品死亡后极易腐败变质,食用后容易引发食物中毒,切勿食用。
不吃街头散装卤菜、凉菜:街头卤菜、凉菜摊点大都加工经营条件差,没有相应的低温冷藏、灭菌设施,在夏季高温下细菌繁殖迅速,而且通常会滥用色素、亚硝酸盐等违禁添加剂,使酱卤肉颜色鲜亮,吸引购买者,消费者食用后轻者产生身体慢性危害,重者会很快发生严重食物中毒。夏天买卤菜要到正规的卤菜店购买,一次购买的量不要太多,能满足一餐的需要即可,如果有剩余,一定要及时冷藏。
剩饭剩菜要冷藏,冰箱要清洁:冰箱的低温只能延缓细菌生产繁殖的速度,推迟食品变质的时间,不会杀灭细菌,所以也不宜长期保存食品。从冰箱中取出的冷藏食物最好重新烧煮透彻后再食用。
少吃路边烧烤:路边烧烤摊大多未经正规审批,人员健康、原料新鲜质量难保证。烧烤时产生大量烟灰,滴下的油脂,在高温及火炭上会产生大量如苯并芘类的致癌物质,经常食用可能导致胃癌、肠癌等。
包装食品即开即食:听装、瓶装、罐装、熟食等,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的特点,但最好即时开袋、即时吃完。不要购买颜色过白或是太艳的食品,食品太白有的是添加了吊白块,有的是用含硫化工品进行了漂白,色彩鲜艳有的则是加了不该加的有害物质等。购买的散装熟食回家后尽量加热后食用。保管好购物发票,一旦食品发生质量问题,可以及时维权。
外出旅游就餐时应注意合理营养,荤素搭配,切忌暴饮暴食,以免将胃肠道疾病混同于食物中毒。
“中暑”的预防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因为人体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全而引发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组疾病。中暑分为热衰竭、热痉挛和热射病。
二、诊断要点
1、高温环境史
2、体温升高,极度高热,肛温可达43℃
3、晕厥、头痛、恶心、惊厥至昏迷4、全身肌肉痉挛,四肢肌肉痉挛性剧痛
三、处理要点
1、立即脱离高温环境,置于通风阴凉处,安静休息。
2、迅速降温,保护高级中枢神经。
(1)物理降温
1)环境降温:室内通风并放置冰块,用电风扇吹风或置于空调房间
2)全身降温:头、颈、枕、腋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降温;全身用酒精或冷水擦浴;全身浸入15℃~16℃水池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15~20分钟后出水池。
(2) 药物降温:预防可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胶囊)和十滴水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舒展体位,吸痰,翻身防止压疮
四、防暑吃什么?
1、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素。2、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鱼、肉、蛋、奶和豆类也好。3、要补充维生素: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在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维生素B含量较多。4、要补充水和无机盐:可使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5、多吃清热利湿食物:有西瓜、苦瓜、乌梅、桃、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6、在夏天喝粥也有好处,(1)赤豆粥有补肾消水肿的功能,肾功能较差的人最好多食用。(2)荷叶粥能解暑热、清胃润肠,止渴解毒。(3)莲子粥能健脾益气,对腹泻、失眠、遗精有好处。(4)百合粥能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适合肺阴不足的老年人食用。(5)冬瓜粥利水消肿,止渴生津(6)银耳粥生津润肺,滋阴养肺,可治疗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7)黄芪粥可治脾虚所致的水肿。7、在夏季的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
五、防范措施: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入睡后,最好关上空调。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关节痛患者,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
医务室
201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