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普文章
微信公众订阅号
空间科学基础知识
前沿扫描
各国空间政策
专家文章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前沿扫描
科学家提出低成本上火星新路径
2014-12-29 | 【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网-科技日报

  美国空间科学家弗朗西斯科·多普多和爱德华·贝尔布鲁诺近日提出可以通过“弹道捕获法”(ballistic capture)到达火星,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成本更为低廉,而且没必要赶在最佳发射期发射。

  到达火星的传统方式是计算出这个星球在某个时间点将到达什么位置,然后发射火箭使其在同一时间到达那里。这种方式被称为“霍曼转移法”(Hohmann transfers),它需要使用制动火箭在到达目的地时进行减速,因为火箭在整个行程中都以最快的速度前进。由于这种制动火箭耗费大量燃料,因此人类对这颗红色星球的探测任务就变得又笨重又昂贵。

  另外,“霍曼转移法”还需要精心规划时间以赶在最佳发射期发射。这段时间是地球和火星距离最近时候,但是一旦有任何原因造成延误,就不得不等待下一个最佳发射期——这一等就是两年。

  多普多和贝尔布鲁诺提出的新方法不需要直接“瞄准”火星作为目的地,而是在火星绕日轨道中选取一个位于火星前方的点作为目的地,然后等火星追赶上来——这种方式被称为“弹道捕获法”。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弹道捕获法”不需要制动火箭,这就让火星探测任务的成本大大降低。不过它也使行程增加了好几个月,这对载人飞行来说确实是个问题。对此,两位科学家提出“弹道捕捉法”是将无人驾驶飞行器送到火星的最佳办法:一方面可以用于无人火星探测等科学任务;另一方面可以专门为载人任务运送设备,以备宇航员达到火星后使用。由于这样的任务对时间要求没那么严格,它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发射,没必要等待最佳发射期。

  “弹道捕获法”的弊端之一是无法进入火星的低空轨道,因此仍然需要某种推动力将探测器转移到足够低的轨道中进行科学探测,或者采取某种措施让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这样,火箭就需要专门为此而装载一些燃料,不过,多普多和贝尔布鲁诺认为这要比“霍曼转移法”中制动火箭所需要的燃料少得多。多普多和贝尔布鲁诺正在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承包商之一波音公司进行合作并完善这一想法,以看它是否可行。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