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普文章
微信公众订阅号
空间科学基础知识
前沿扫描
各国空间政策
专家文章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前沿扫描
“黎明”号到达谷神星
2015-03-05 | 【     】【打印】【关闭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科学家希望“黎明”号探测器能够揭示谷神星上两个神秘亮斑的秘密。图片来源:NASA

  3月6日,小行星谷神星(Ceres)将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黎明”号探测器(Dawn)拽入自己的引力怀抱。迄今为止,直径接近1000公里的谷神星是人类在太阳系中尚未探测过的最大天体之一,而这颗原行星同时也有望为科学家揭示几十亿年前关于水的秘密。

  “黎明”号探测器如今已经在谷神星北半球的一个92公里宽的陨石坑中发现了两个亮斑。它们可能是太阳光在冰面(这是行星科学家期望能够在这颗小行星上找到的东西)上形成的反光。但解释为什么这里有不止一个亮斑将成为有关谷神星的第一个大谜团。

  “黎明”号项目副首席研究员(deputy project scientist)、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行星科学家Carol Raymond表示:“谷神星真的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

  由电离氙提供动力的“黎明”号探测器于2007年开始了飞往谷神星的航程。

  2011年至2012年,“黎明”号探测器到达了自己的第一个中转站——另一颗大型小行星灶神星(Vesta),进而发现这颗小行星是一个有趣的天体,其间遍布高耸的山脉并覆盖着含水的矿物质。

  在达到谷神星后,“黎明”号探测器将成为第一架曾环绕两颗地外天体运行的航天器。而如果使用传统推进器,“黎明”号探测器将无法造访这两颗天体。它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探索这颗巨大小行星中的水。

  天文学家利用NASA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进行观测后认为,谷神星膨胀的方式表明其冰冻的外壳下包裹着一颗岩石内核。2014年,科学家利用欧洲空间局(ESA)的赫歇尔空间望远镜(Herschel)报告说发现谷神星喷出了水蒸气。这些水分或许可以回溯到太阳系形成时的45亿多年前。

  JPL行星科学家Julie Castillo-Rogez指出,谷神星的原始海洋可能会从围岩中萃取盐分。而随着小行星的冷却,水开始冻结,进而浓缩了液体中保留的盐分。这也就意味着谷神星曾经拥有(甚至依然存在)一个埋藏的咸水海洋。天体生物学家推测,那样的地方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

  “黎明”号探测器将利用一种红外仪器绘制谷神星表面矿物质图。寻找到盐分将会支持那里存在一个海洋的假设。参与该项工作的Castillo-Rogez表示:“我真的非常兴奋。”

  “黎明”号探测器于2007年9月发射升空,开始长达8年超过50亿公里的星际探索之旅。它在2011年7月进入灶神星轨道,对其展开了14个月的探测,采集了关于灶神星的珍贵数据和图像。

  太阳系的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天文学家估计这里有约50万颗种类各异的小行星。谷神星是这个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平均直径约为950公里,此前从未有探测器到访。

  灶神星是与地球类似的岩石天体,而谷神星是典型的冰雪天体,这两个极不相同的天体竟可同处一个小行星带上,其原因也是“黎明”号探测器需要揭示的奥秘之一。

  这架斥资4.73亿美元的探测器将在距离谷神星表面375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其初始任务将持续至2016年6月。此后,“黎明”号探测器将在一条不确定的轨道中漂浮,成为谷神星的一颗人造卫星。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