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普文章
微信公众订阅号
空间科学基础知识
前沿扫描
各国空间政策
专家文章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前沿扫描
“黎明”号首批分析数据或揭示谷神星地表特点
2015-03-26 | 【     】【打印】【关闭

  来源:国家航天局-《科技日报》

  谷神星上撞击坑内一对闪烁的亮点曾经让科学家很迷惑,现在看来,这可能是某种冰羽流或者其他活跃地质。

  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黎明”号(Dawn)飞船传回来的新图像显示,被称为“功能5号”的斑点,随着小行星的旋转,阳光射入和折射而出的角度会有所改变。

  “令人惊叹的是,当亮点区域边缘仍然在视线范围内时,你仍然能看到这个特征。”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天体科学家安得丽思·纳迅博士说。

  据《科学美国人》网站报道,领导“黎明”号飞船摄像摄影研究小组的纳迅,日前在德克萨斯州伍德兰兹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年会上,展示了这些图像。

  黎明时分,谷神星上的“功能5号”显得很亮,到了傍晚,看起来昏暗一些。这表明阳光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说,它能将表面以下的冰层融化,并升腾起某种形式的羽流。

  现在,谷神星被认为由至少四分之一的冰构成,这个量比绝大多数小行星都多。“黎明”号的目标,就是指出冰的位置以及在形成小行星表面的时候起到的作用。一个想法就是,冰被非常薄的土壤层像毯子一样覆盖住。由于小行星内部压力的作用,被覆盖的冰可能偶然间会喷出高耸的“冰火山”。

  “黎明”号目前正在绕谷神星飞行,在3月6号被谷神星重力“捕获”。只要靠近这颗小行星,“黎明”号就会开始拍照片,观察其表面哪个部分会有所改变。“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谷神星是否有一个活跃区域,或者更多类似区域。”纳迅在年会上说。

  加利福尼亚大学天体学家克里斯托弗·鲁塞尔是“黎明”号首席科学家,他说,在接近“黎明”号任务结束的时候,将绘制高分辨率的谷神星地图,能够看清楚30米尺度范围内的地表特点。随着图片增多,现在被认为是“冰羽流”的目标物将会成为分析的焦点,不管是什么,科学家都会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任务结束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表明谷神星跟它的邻居火星、地球、金星、水星等一样,是一颗很独特的行星。”鲁塞尔如是说。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