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普文章
微信公众订阅号
空间科学基础知识
前沿扫描
各国空间政策
专家文章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前沿扫描
“菲莱”探测器失联7个月后“苏醒”
2015-06-16 | 【     】【打印】【关闭

  来源:科技日报

  欧洲空间局(ESA)6月14日称,其“菲莱”探测器(Philae)已经“苏醒”并和地球取得了联系。“菲莱”是历史上首个登陆彗星的探测器,去年11月由“罗塞塔”号(Rosetta)送上彗星67p。

  在彗星上工作了60个小时后,“菲莱”由于太阳能燃料不足而“冬眠”。现在,随着彗星67p距离太阳越来越近,“菲莱”吸收了足够的能量让自己“苏醒”过来。

  ESA表示,“菲莱”于13日通过“罗塞塔”号和地球联系了85秒钟——这是自去年11月菲莱“冬眠”后首次与地球取得联系。“‘菲莱’表现得很好。它目前的工作温度在零下35摄氏度,并有24瓦的功率。”“菲莱”项目负责人史蒂芬·乌拉梅克说。科学家表示,他们正期待与“菲莱”取得第二次联系。

  ESA科学家马克·麦考林说:“它失联长达7个月,说实话我们都不确信能否再次联系上它。” 他表示,“菲莱”记录了大量数据,科学家希望与它取得联系后将这些数据下载下来。“现在‘菲莱’醒过来了,所以我们比较乐观,期待着研究它记录的科学数据。”

  当“菲莱”首次发回登陆地点的照片时,科研人员发现它停靠在一个黑暗的沟壕里,太阳被很高的物体挡住了,减少了到达太阳能板的阳光。科研人员意识到,在“菲莱”的电池用尽之前他们只有有限的时间——约60个小时——来收集数据。不过估算显示,“菲莱”任务可能不会在电池用尽之时永久地结束。因为彗星67p目前正向太阳方向靠近,科研人员认为,落在“菲莱”身上的光照强度应该足以让它重启。

  事实证明果然如此。这让科学家舒了口气,因为他们一直担心这几个月来超低的温度可能会对“菲莱”的电路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事实上,“菲莱”的计算机和发射机都开始重新工作,这说明它很好地忍耐了一些极端的条件。

  科学家现在只希望“菲莱”获得足够的能量来进行一系列实验。其中一个在菲莱“冬眠”之前未实现的目标就是,在这颗彗星表面钻孔来检测其化学成分。去年“菲莱”曾试图这么做,但是失败了。“菲莱”苏醒后将优先进行第二次尝试。

  彗星67p目前距太阳2.05亿公里,而且越来越近。8月份,在“全身而退”并折返至外太阳系之前,它将距太阳1.86亿公里,这会使彗星67p暖和起来,表面上的冰也会融化掉。如果“菲莱”可以继续工作的话,将允许科学家对彗星67p表面进行史无前例的观测研究。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