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普文章
微信公众订阅号
空间科学基础知识
前沿扫描
各国空间政策
专家文章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前沿扫描
彗星可能是宇宙的“生命实验室”
2015-08-10 | 【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国家航天局网站-科技日报

 

  去年11月,“菲莱”彗星着陆器(Philae)作为欧空局(ESA)罗塞塔任务(Rossetta)的一部分,在着陆发生的反弹过程中,借助两个独立的仪器“嗅”到了周围的一些分子。经过持续半年对传回数据进行的分析工作,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发表论文得出结论:彗星67P至少包含了16种有机化合物成分,其中4种是此前从未在彗星上探测到的。

  ESA高级科学顾问马克·麦考瑞恩说:“彗星上有水、二氧化碳、甲烷、氨等能组成更复杂有机分子的成熟材料,经过太阳和宇宙的紫外UV光辐射,或者当彗星撞击年轻地球的时候,可能引发了生命的起源。”

  目前还不清楚的是,67P彗星上的复杂分子是在太阳系早期形成后留在彗星上的,还是在彗星上后期形成的。麦考瑞恩说:“不管哪种方式,看起来彗星确实是个搭建生命原始分子‘积木’的好地方。”

  蛋白质作为基本的活的有机体,从长链氨基酸中生成,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叫甘氨酸,几年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星尘”号(Stardust)从另一个彗星尾部搜集的物质中检测到过这种有机物。

  然而,“菲莱”团队并没有在彗星67P上找到任何氨基酸,但并不能说明它们不在那里。由于“菲莱”在着陆失联后、电池耗尽前只能工作60个小时,科学家未能完成全部计划的探测工作。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上个月,“菲莱”才苏醒过来,但操控它的德国宇航中心(DLR)还没有与之建立足够牢靠的联系以重启科学实验。尽管如此,科学家还是希望它和母船罗塞塔能够伴随彗星继续在太空中航行。

  813日,彗星67P将到达近日点附近,届时或许会有更多的发现。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