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普文章
微信公众订阅号
空间科学基础知识
前沿扫描
各国空间政策
专家文章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前沿扫描
科学家遭遇冥王星大气谜题
2015-09-18 | 【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科学报

 

新地平线”号探测器拍摄的冥王星大气层。图片来源:NASA/JHUAPL/SwRI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地平线”号(New Horizons)探测器在7月掠过冥王星时解开了有关这颗矮行星的诸多谜团。然而当地面指挥中心准备引导这架探测器飞向下一个目的地时,行星科学家却正在为搞清一个令人困惑的发现而纠结——冥王星表面的大气压力要远远低于从地球上获得的观测结果。

  一些人曾推测,冥王星的大气压力随着矮行星运行到距离太阳的远端,以及气体冻结为雪落到星球表面而下降。然而最近采集自地球的数据显示并不存在如此戏剧性的转化。

  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西南研究所(SwRI)行星科学家Eliot Young表示:“我觉得很有把握,冥王星还没有开始冻结。”

  在飞越前几周的629日,Young组织天文学家在新西兰及澳大利亚观测冥王星从一颗遥远恒星前面掠过。追踪恒星光线如何在穿越过程中变暗提供了冥王星大气中有多少气体的信息。

  利用相同方法,行星科学家注意到冥王星大气从1988年开始正变得越来越密集,而对629日的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后表明,这种趋势依然在持续。Young计算后得出当前冥王星表面的大气压力为22微巴(0.022帕斯卡)。

  然而“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在714日测得的冥王星表面大气压力却要低得多——仅为5微巴。SwRI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副项目科学家Cathy Olkin表示:“我们如何将这两者联系起来?我们依然在进行研究。”

  探测器观测结果与之前估算值之间的差异可能部分缘于科学家进行地基观测所采用的间接方式。这些研究测量的是距离矮行星表面5075千米的大气压力,研究人员使用假定的大气结构进行计算,并将相关数字转化为地面上的大气压力。

  相比之下,“新地平线”号探测器通过测定来自地球天线的无线电波在穿过冥王星的大气被弯曲后,如何抵达位于矮行星远侧的探测器,从而测得星球表面压力。

  科学家下一步的挑战是在几个描述冥王星大气的竞争性模型中找出哪一个能够最好地调和地基观测与“新地平线”号探测器的观测结果。

  “我们可能会着眼于这些模型的第一个测试结果,而不是大气的崩溃或一些引人注目的奇特物理学。”“新地平线”号探测器无线电测量联合领导人、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Ivan Linscott说,“最后结论仍有待分晓。”

  而线索可能依旧来源于“新地平线”号探测器。采集自其飞越冥王星那一刻的数据——包括无线电测量的大量信息——大约有95%依然还在探测器上。缓慢的传输速度意味着研究团队不得不花上几个月的时间等待剩余的数据到达地球。其中图像的传输——在714日便被暂停——到95日才恢复。

  “新地平线”号探测器于2006117日发射升空,主要目的是对冥王星、冥卫一等柯伊伯带天体进行考察。该探测器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快速的人造飞行物体,它飞越月亮绕地球轨道不到9个小时,到达木星引力区只用了13个月。“新地平线”号探测器现在正以每小时约3.1万英里(4.99万公里)的速度前进。它于美国东部时间714日近距离飞过冥王星,成为首个探测这颗遥远矮行星的人类探测器。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