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普文章
微信公众订阅号
空间科学基础知识
前沿扫描
各国空间政策
专家文章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前沿扫描
美国计划2033年登陆火卫一 2039年登陆火星
2015-10-09 | 【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国家航天局网站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研制的重型火箭“空间发射系统(SLS)”与“猎户座”飞船(Orion)将成为未来载人深空飞行的主力。它们将在2033年把人类送上火卫一“福布斯(Phobos)”,2039年送上火星。

  在过去十年,NASA一直致力于发展下一代载人航天工具,特别是在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之后。最初在布什政府时期,NASA发展人货分离的“战神1号(Ares I)”与“战神5号(Ares V)”,以此作为航天飞机与“星座计划”(Constellation Program)的过渡。

  但是,由于资金缺口和美国政党的轮换,星座计划在2010年早些时候被下马,研发中的战神火箭与“猎户座”飞船都被取消。20104月的一次会议对原星座计划做了全面修改,“猎户座”飞船被保留并继续研发,但是官方名字从最初的“猎户座乘员探索飞行器” (Orion Crew Exploration Vehicle)变成了“多功能载人飞船”(Multi-Purpose Crew Vehicle),随后又加上了“Orion”,成为“猎户座多功能载人飞船”(Orion Multi-Purpose Crew Vehicle)。

  20119月,在航天飞机退役后,NASA公布了新火箭的架构,并命名为空间发射系统(Space Launch System, SLS)。与战神火箭人货分离的发射方式不同,SLS将是人与货物混合,也可以人与货物分别发射的系统。

  自2011年开始,NASA开始SLS火箭与“猎户座”飞船的研发,并确定了21世纪最引人瞩目的空间任务:在另一颗行星上实现载人登陆。自1964年水手4号抵达火星以来,人类使用无人探测器拜访火星已超过五十年,但是机器终究代替不了人类,最终踏上这颗红色星球的只能是人类自己。

  根据今年7NASA举办的“火星登陆扩展运动:SLS最新进度技术交流会”的消息,不仅载人登陆火卫一与火星的目标日期已经敲定,SLS火箭支持这些任务所需的飞行速度与发射活动也已确定。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