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普文章
微信公众订阅号
空间科学基础知识
前沿扫描
各国空间政策
专家文章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前沿扫描
印度发射首颗天文学卫星
2015-10-19 | 【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一枚印度制造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携带着1.5吨重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图片来源:Arun Sankar

  印度第一颗致力于天文学研究的人造卫星(ASTROSAT)于928日从孟加拉湾的斯里赫里戈达岛空间发射场成功发射。ASTROSAT装载有5件仪器,将能够同时在一个很宽的波长范围内对天体物理学现象展开研究。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证实,一枚印度制造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携带着1.5吨重的人造卫星,于印度时间上午10:00发射升空,并在22分钟之后按计划把卫星送到了一条距离地球650公里的轨道上。

  据悉,ASTROSAT的任务周期为5年,其装备的望远镜将能够同时研究空间中的可见光、紫外光和低能及高能X射线。该卫星还配备了一台X射线扫描天空监视器,能够探测瞬态X射线辐射和γ射线爆。

  据介绍,这颗卫星的目标在于研究恒星诞生区和高能过程,包括中子星的双星系统以及黑洞。

  ISRO卫星中心(ISAC)主任Mylswamy Annadurai表示,卫星上的空间扫描仪将在未来几天内开始搜集数据,然后是4架望远镜,其中紫外望远镜将在两个月内开始工作。

  印度空间科学数据中心将作为所有原始数据的初始知识库,随后相关工作将被分配给分布于印度各地的4个运算中心。

  印度和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对于这颗卫星抱有很高的期望。

  作为该项目科学工作组的一员,无线电天体物理学国家中心(NCRA)主任Swarna Kanti Ghosh表示:“ASTROSAT翻开了印度空间天文学新的一章。”他说:“我们终于能够直接为ASTROSAT书写自己的UVX射线天文学研究计划。”而无须依赖国外的天文台了。

  此次,还有6颗用于海事监控的小卫星也搭了PSLV的便车,其中1颗来自于印度尼西亚的国家航空学与空间研究院,还有1颗来自于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先进研究院,剩下4颗则来自于美国航天创业者“尖塔全球”公司。

  近年来,印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空间项目计划并博得国际赞誉,包括运载火箭、通讯卫星和空间科学任务等。自1969ISRO建立以来,政府斥巨资对其进行投资,甚至在2007年建立了一所专门学校培养人才。“ISRO技术检测、组装和发射基础设施都可谓世界一流。”曾担任“月球初航”-1号(Chandrayyan-1)实验首席科学家的休斯敦月球和行星研究所高级研究员Paul Spudis说。

  去年,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Mangalyaan, 又称MOM)成功进入火星轨道。该探测器携带了重量仅为15公斤的5件科学仪器,其目标是对火星进行成像并探测行星表面及大气构成,包括对甲烷进行探测以及分析氘和氢的比例。由于耗资约7400万美元,它也被认为是迄今最省钱的火星探测项目。它的成功入轨使印度成为第4个拥有火星轨道探测器的国家。而此次成功也让ISRO科研人员相信,他们可以完成世界水平的空间科学任务。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