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普文章
微信公众订阅号
空间科学基础知识
前沿扫描
各国空间政策
专家文章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前沿扫描
科学家发现太阳系第九大行星
2016-01-22 | 【     】【打印】【关闭

来源:科技日报

 

上图天文学家描绘的“第九大行星”艺术渲染图,从行星背后望向太阳视角。下图海王星之外,太阳系的六个最遥远已知天体轨道神秘地朝向一个方向(图示左侧)。研究人员证明,需有一个质量是10倍于地球的行星在遥远的偏心轨道(图示橙色)反向运行,才能与这六个天体保持目前的状态。图片源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官网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巨大的天体正在沿着奇怪的、高度拉长的太阳系外围轨道行进。他们在美国《天文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尽管尚未直接观测到这颗天体,但已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确认其是太阳系名副其实的“第九大行星”。

  这一天体被研究人员昵称为“行星九”,其质量约为地球的10倍,其轨道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第八大行星海王星与太阳距离(28亿英里)的20倍,它绕太阳转一周可能要花上1万到2万年。

  研究论文作者、行星天文学教授迈克尔·布朗认为,“这可能是真正的第九大行星”。布朗强调,这颗质量是冥王星5000倍的天体足够大,所以不应该质疑它是否为一个真正的行星。与其他小一些的矮行星天体不同,“行星九”掌控了一个相当大的区域,用强大的引力影响着它在太阳系的“邻居”。

  论文合作者、行星科学领域副教授康斯坦丁·巴特金表示,尽管一开始非常怀疑这个天体的真实性,但在继续探讨它的轨道和对太阳系外围的作用后,越来越确信它存在的真实性。“这是150年来第一次有确凿证据证明,人类对太阳系的行星普查其实并不完整。”巴特金说。他认为,“行星九”将帮助科学家解释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许多天体和碎片的奇怪特性。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从对柯伊伯带所属天体互相独立存在而不发生碰撞引发了对太阳系外层大型天体存在的猜想,到用数字模型模拟了不同对象、不同平面的运行轨道,研究人员在过去的3年中,确定了影响它们的垂直行星轨道的存在。

  布朗说:“那些因冥王星不再是行星而沮丧的人们该兴奋起来了,还有一颗真正的行星就在那里尚未被观测到,现在,我们可以开启寻找真正第九行星的旅程了。”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