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普文章
微信公众订阅号
空间科学基础知识
前沿扫描
各国空间政策
专家文章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前沿扫描
日本发射ASTRO-H X射线天文卫星
2016-02-29 | 【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科学报

ASTRO-H 图片来源:Akihiro Ikeshita/JAXA

 

  日本的H-IIA火箭于217日将自1999年以来最大及最先进的X射线天文卫星成功送入了轨道。这颗卫星将用于调查宇宙的发展过程,研究隐藏在太空中的物理现象。

  这颗名为ASTRO-H的卫星携带有4X射线天文望远镜,能够覆盖软硬X射线以及伽马射线。这些仪器有望揭示被困在星系团中以及飘荡在超新星残骸周围的气体,还有盘旋着远离黑洞的物质湍流的细节。科学家表示其他额外的发现将难以被预期。

  作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下属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项合作计划,ASTRO-H会聚了来自日本、北美和欧洲的60所研究机构的240位科学家。

  ASTRO-H重约2.7吨,全长14米,服役期预计为3年。它由日本和美国的多家机构联合开发,能发现高温高能天体释放的X射线,可观测距离地球数十亿光年的黑洞。ASTRO-H入轨后,每96分钟环绕地球一周。

  ASTRO-H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调查宇宙的发展过程,例如研究巨大的黑洞如何成长以及会给周围带来怎样的影响,星系团在暗物质的支配下是如何形成和进化的。

  另一个任务是验证极限状态下的物理现象,例如在超高密度和超强磁场下会出现什么样的物理现象,时空在黑洞附近会出现怎样的扭曲。

  H-IIA火箭于当地时间下午545分从位于日本南部的鹿儿岛县种子岛太空中心发射升空,并在随后相继成功分离了两级火箭。人造卫星在升空1415秒后实现分离。

  按照日本以往发射卫星的惯例,这颗卫星将被赋予一个新的名字——Hitomi,用于取代ASTRO-H的任务名称。Hitomi在日语中是“瞳”的意思,象征着宇宙中的一只新的眼睛。

  该项目管理者将在未来几个月中验证各种仪器的功能。预计全面观测将在今年年底前展开。

  自1979年以来,日本已发射了5X射线天文卫星。此次发射的卫星用于接替2005年发射并于去年停止使用的“朱雀”号(Suzaku)卫星,前者的摄像和分光能力达到“朱雀”号的100倍。

  如果仅观测宇宙天体的可见光,那么太空中的绝大多数物质都无法观测研究。因此,要想了解宇宙面貌,针对源自各类天体的X射线进行观测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