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普文章
微信公众订阅号
空间科学基础知识
前沿扫描
各国空间政策
专家文章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前沿扫描
法科学家“重建”早期火星地貌
2016-03-09 | 【     】【打印】【关闭

来源:科技日报

 

  英国《自然》杂志32日发表的一篇行星科学论文称,法国科学家基于最新的地貌证据,重新解释了火星早期的地质历史。

  火星拥有“太阳系大家庭”中最大的火山岩组——塔尔西斯地区,这是一片广阔的高原,在37亿年前开始形成,其在火星表面上形成了一个明显隆起。塔尔西斯地区今日处在火星赤道位置的原因,是火星相对于其旋转轴线进行了重新定位,即真正的极移(地极移动)。

  此前已有科学家提出,塔尔西斯地区在诺亚纪(火星的诺亚纪是41亿年前到37亿年前)的晚期形成,并且对火星上山谷的走向产生了影响。而此次,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的西维亚·布莱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建模,对塔尔西斯火山地区形成之前的火星地貌进行了重建。

  其研究结果显示,火星的山谷网络走向并不需要塔尔西斯地区的出现,当时火星上的降水和山谷形成有可能是和塔尔西斯隆起同时发生的。研究同时发现,火星在距今37亿年到30亿年前的赫斯珀利亚纪,有着长期的火山活动。

  研究人员认为,在塔尔西斯隆起形成时火星上有降雨和降水,由他们构建的火星年轻时的模样——新地貌图,可以给研究火星地质史的头十亿年提供一个新的框架。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