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党建与创新文化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加强机关能力建设,提升机关管理效益”
学习2013年度工作会议精神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学习白院长在中科院党组2012年夏季扩大会议上讲话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开展2012年度新员工入职培训拓展心得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第五届职工拓展培训心得
机关第一党支部2013年第四次民主生活会活动心得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现在位置:首页 > 党建与创新文化 > 党建与创新文化 >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201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系列报道之二——火热开营
2013-07-24 | 【     】【打印】【关闭

722日上午,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9个优秀高校的45名大三学生怀揣对空间科学的好奇与向往,放飞理想,走进科学,开启了他们为期五天的空间科学之旅。

上午8时,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正式拉开帷幕,中心党委书记黄康平主持开营仪式并致欢迎辞。他对参加夏令营的全国优秀大学生表示热烈欢迎,表示中心将努力创造条件为营员们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和互动平台,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此次机会,深入了解空间中心,了解中国空间科学事业,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期待各位同学在空间中心留下美好回忆,度过愉快而充实的一周。

短暂而精彩的开营仪式结束后,中心副主任孟新研究员做了题为《空间中心与空间科学》的主题报告。孟新结合空间中心追随至中科院“581”组的历史沿革,深入透彻地讲述了我国空间科学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空间中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加深了营员们对空间中心的了解,为立志投身中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同学指明了方向,激励青年人为“中国科学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史建魁研究员作了题为《空间天气学与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报告,介绍了空间天气学的基础内容、空间天气因果链以及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概况;微波遥感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振占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前沿以及研究室目前承研的工作;空间环境研究预报研究室(简称预报室)副研究员钟秋珍以《青年展风采,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为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向大家介绍了空间环境预报事业和预报室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并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空间环境预报大厅,解密天宫变脸的奥秘。

多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后,营员们还参观了子午工程数据中心、子午工程运行中心和中心展厅,近距离了解了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子午工程,同时回顾了空间中心五十五载坚守空间科学国家使命的发展历程。

傍晚时分,营员们与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颍研究员和中心优秀博士毕业生李东、张佼佼、王林林就关心的问题敞开心扉,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活跃,为营员们夏令营首日短暂而充实的一天划上了圆满句点。

经过第一天的交流,营员们对中国空间科学事业和空间中心有了更多的认知和了解,对空间中心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在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各类应用卫星等国家重要任务中承担的工作感到激动不已。

营员们一致表示,以往高深莫测的空间科学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经过一天的学习、参观活动,营员们深刻地认识到,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到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及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等星上有效载荷设备的研发,所有傲人成果的背后无不凝结着中心科研人员的坚守岗位、默默付出。中国空间科学事业和航天事业正是因为科研人员的埋头苦干、不计辛劳,才能实现如此蓬勃的发展,创造出引领时代的大智慧,为国家和民族撑起未来的希望。

拓展链接:夏令营营员心得体会:《留恋此番记忆——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夏令营开营第一天》 

(供稿:研究生部)

图一:黄康平书记主持开营仪式并致欢迎辞

图二:参观子午工程科学运行中心

图三:营员们驻足“东方红”一号1:1模型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