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 科研动态
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利用三维Hall MHD模拟嫦娥2号穿越月球微磁层
2015-08-31 | 【     】【打印】【关闭

  月球作为一个既没有全球性磁场又没有明显大气层的星体,一直以来都认为太阳风是直接作用在月球向阳面且被完全吸收。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测与模拟结果表明,太阳风与月表的相互作用由于月表局地磁异常的存在而出现一些”例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月表微磁层(LMM)。

  近日,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谢良海助理研究员、李磊研究员等人,利用月球全球三维霍尔磁流体力学(MHD)模拟程序,分析了月表微磁层的特性。结果表明,太阳风离子能够直接穿透磁层顶,降低了浓度的损耗,使得磁层顶与弓激波合为一体,与此同时,电子却被挡在边界层之外。这样就产生了不对称,一边是等离子体堆积,另一边则是磁场堆积。微磁层的大小决定于天顶角和磁声马赫数,而霍尔效应决定于压力平衡距离与粒子惯性长度的比率,比率变小,弓激波甚至能消失。

  全球Hall MHD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嫦娥2号卫星在20101011日穿越过了Serenitatis 磁异常区和Imbrium磁异常区上空两个分离的微磁层。这与嫦娥2号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当时的探测结果基本吻合。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学术期刊《地球物理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JGR): Space Physics)上。

  相关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2015JA021647/abstract 

  引用:Xie, L., L. Li, Y. Zhang, Y. Feng, X. Wang,A. Zhang, and L. Kong (2015), Threedimensional Hall MHD simulation of lunar minimagnetospher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ison with Chang’E-2 observations, J. Geophys.Res. Space Physics, 120, doi:10.1002/2015JA021647.

  (供稿:太阳系室)

  

三维Hall MHD模拟嫦娥2号穿越月球微磁层示意图.黄色圈为两个磁异常区,红线为嫦娥2号轨道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