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速递(头条)

白桦林的星空——写在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7周年及第二届“中国航天日”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4-24 | 【打印】【关闭】

  4月24日,第二届“中国航天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为“航天创造美好生活”。 4月23日下午,位于怀柔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怀柔区喇叭沟门乡上台子村白桦林里的孩子们,平时只能从书本上接触空间科学的孩子们,在今天有了仰望星空、畅想宇宙,身临其将感受空间科学独特魅力的机会。航天在为这些成长在白桦林中的孩子们创造美好、便捷生活的同时,希望有更多“心怀宇宙”、喜欢“仰望星空”的孩子们能够在心中深埋下空间科学的种子,长大后为祖国的空间科学事业,为早日实现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迈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孩子和村民们先后参观了“东方红一号”1:1模型、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展、空间科学任务大厅,并通过一场题为《走进空间科学》的生动报告,了解到:国务院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正是为了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作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摇篮,从1958年6月8日晚,中科院党组决定成立中科院“581”组,到“581任务”正式上马,从我国第一颗探空火箭T7成功发射,到东方红一号实现“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的目标,在东方红一号长达12年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

图:参观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展

图:在空间科学任务大厅了解地面支撑系统如何接收卫星数据

图:不忘初心,走进空间科学

图:挥手致敬,纪念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7周年

图:航天日第二场活动中,通过微信报名的网友们跟随刘勇研究员探秘太阳系八大行星

  请历史记住他们,也请历史见证新一代空间科学人的成长。经过“双星计划”、“萤火一号”等空间任务的磨练和经验积累,再到空间科学卫星系列“悟空”、“墨子”、“实践十号”的“三发三捷”, 正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精心构思、呕心沥血、前赴后继的精神,激励着当代空间科学人们继承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朝着更高更远的“空间科学梦”勇敢前行。

图: 1958年空间中心首任所长赵九章先生(右一)率团访苏

  图:1958年中科院581组旧址——西苑操场甲1号

  “白桦林的星空”活动也是空间中心落实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举措,将通过系列活动尝试把党员教育、精准帮扶和科学传播三者结合推进,加强北京科创中心怀柔科学城院所区域党建合作,强化党员职工践行“科技创新为民”的宗旨意识,切实履行研究所的社会责任,激励广大党员职工为“率先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怀柔科学城的建设贡献力量。

  图:赵九章1964年12月27日给周恩来总理的关于中国研制人造卫星建议的信

  图:东方红一号卫星初期总体组成员

  在第二届“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伴随《东方红》的熟悉旋律,与白桦林中的孩子们,共同仰望星空,重温47年前新华社向世界播发的一份电文。

  “新华社四月二十五日讯: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四百三十九公里,最远点二千三百八十四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夹角六十八点五度。绕地球一周一百一十四分钟。卫星重一百七十三公斤。用二0.00九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供稿:综合办、中国空间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