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国际空间水循环观测星座计划”第二次项目交流会召开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5-20 | 【打印】【关闭】

202151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组织召开了国际空间水循环观测星座计划培育专项项目交流会。空间中心副主任董晓龙研究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张鹏研究员、大气物理研究所俞永强研究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永强研究员、清华大学阳坤教授等项目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施建成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张誉丹作为项目专员出席会议。项目参加单位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南海海洋研究所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围绕遥感数据、遥感反演、科学研究和科学应用等四个部分展开研讨。施建成研究员首先作项目整体介绍,并从科学和应用的重要性、总体目标与工作内容、形成我国水循环卫星星座观测能力和发起全球水循环卫星星座国际计划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介绍。

关于遥感数据主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商建介绍微波虚拟星座轨道仿真,其中包括入选原则;武胜利介绍风云卫星微波仪器资料。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马小峰介绍海洋卫星产品及数据服务,进一步推动了水循环观测的星座组网与交叉定标研究。

关于遥感反演主题,清华大学徐世明介绍基于多波段被动微波遥感的海冰参数反演。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赵天杰介绍联合SMOS/SMAP卫星观测的土壤水分遥感反演;姚盼盼介绍基于AMSR-E/2的长时序土壤水分遥感产品,讨论了关键水循环参量的遥感反演与多星联合观测。

科学研究方面,清华大学阳坤介绍遥感数据在水文气象研究中应用的实例。大气物理所俞永强介绍地球系统模式次网格过程的不确定性及其改进。南海海洋所张玉红介绍海洋盐度、水循环与气候变化;李毅能介绍南海及印度洋海洋环境预报系统的构建和检验,探讨了卫星遥感与数值模拟在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和科学发现。

科学应用方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永强介绍了陆地蒸散发及干旱传递规律研究;清华大学卢麾介绍了基于地表土壤水分遥感的干旱监测,并对卫星遥感数据在水文与水资源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通过本次研讨,各参与单位分别从遥感技术、数据产品、数值模拟、科学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目前的工作以及与大科学培育项目的契合点,进一步梳理了下一步工作。会议明确了各参与单位的研究进展、贡献和下一步主要工作,以服务于培育专项研究的开展。

国际空间水循环观测星座计划 (Global Water Cycle Observatory, GWCO) 培育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伙伴计划支持,于2021年启动,计划执行期5年。项目主要致力于联合我国对地观测优势单位,率先形成我国水循环系统观测星座体系,逐步发起由我国主导的国际空间水循环观测星座计划GWCO,引领全球变化与水循环系统相互作用的观测与研究。

(供稿:微波室、合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