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纪念文集

吴季:《忆非典时期“双星计划”研制工作二三事》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5-07 | 【打印】【关闭】

作者:吴季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时任双星计划应用系统总指挥 

  2020年春节刚刚过去。在这个不一样的新春佳节,尽管新冠病毒在神州大地上肆虐,但仍有不忘职责的人们一直坚守或者已经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哪怕是只能在家远程办公。 

  这一状况与17年前是何等相似。2003年,非典的发病高峰是在春节之后,从三月初开始疫情很快出现了扩大、蔓延,特别是北京市因为SARS死亡的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数字在不断的上升。不过在那时,大家还都没有智能手机,网络也远没有现在发达,坚守工作职责的人们都必须实时到岗。 

  当时,我们国家的第一个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地球空间双星计划,正处在正样阶段最紧张的时期,飞行设备的研制已经结束,即将交付载荷总体并开始测试。因为这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16台星上科学仪器中的一半是由欧洲国家的研究所研制的,所有的工作需要经常性的协调和调度。3月中旬的调度会就是通过视频的方式召开的。那时计算机上的视频软件刚刚兴起,研究所里的网络速度无法满足要求。因此,视频会不得不安排在北京电信大楼中的一个国际视频会议室召开。碰巧就在当天,北大人民医院被封闭了,不允许人员进出。我们从中关村前往电信大楼的路上,经过人民医院的时候,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医院外面拉警戒线。大家心里都惴惴不安,不知道后面的疫情还会如何发展,还会有其他医院被封闭吗? 

  在电信大楼的会议室里,我们对面是大屏幕上的欧洲空间局的官员和各国科学家们。除了讨论技术问题外,他们最关心的就是我们的健康问题。当我把随身携带的口罩从兜里掏出了,出示给他们看时,可以看到屏幕上的欧洲同事们都不说话了,会场出现了片刻的安静,他们的表情也变得很凝重。 

  之后我们讨论了他们的仪器如何交付给我们的问题。如果没有SARS,他们本来将于4月底5月初携带仪器飞到北京,在我们空间中心的实验室里进行交付验收,然后马上就开始联调。但是北京出现了这个情况。我们决定研究一下再给他们答复。 

  会议结束后的那几天,我们经过反复讨论,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验收地点改到北京以外的另一个城市去去。这样就避免了他们到北京被感染非典的风险(实际上他们大多数国家也都不会批准他们来北京)。得到了外方的同意之后,我们就联系上海的合作单位,但是得到的答复是,上海市对所有来自北京的人,都需要首先隔离两周,才能开始工作。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会白白使我们的技术人员耽误两周的时间。这是我们无法承受的,要知道那一段时间的研制计划都是按天排的,我们根本没有两周的时间来白白浪费掉。而且,如果上海的政策如此,估计其他城市也差不多。 

  怎么办?我们将这个困难反馈给了欧洲方面以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物理系的同事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他们邀请我们到他们的实验室去验收,之后由我们把设备带回。为此,他们咨询了英国政府和伦敦市的卫生部门,发现当时英国并没有对中国来的旅客进行隔离的要求。其他欧洲国家的研制单位随后也都明确表态,只要我们到伦敦去,他们也都将仪器带到英国去交付,就在英国实施验收测试。就这样,在英国同事的帮助下,我们的问题有了解决方案,验收可以完全按计划进行。 

  之后,我们的技术人员顺利地在伦敦希斯罗机场入境。经过一周的测试,带回了所有欧洲研制的正样设备。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展这些设备的联调测试。按照要求,欧空局需要派人来跟踪测试。为此,在欧洲空间局位于荷兰的技术中心的项目经理博多·格莱姆科(Bodo Gramkow)专程到法国巴黎的欧空局总部请示,能否到中国北京来参加测试,并寻求卫生防护方面的支持。但是,他得到的答复却是,不允许他到中国来参加联调测试,如果他执意要来,任何风险将由他个人承担。博多·格莱姆科并没有听从总部的劝告,为了确保研制按计划进行,他决定不顾风险来北京参加联调测试,与他同行的还有德国宇航公司的一个工程师罗兰德·诺德(Roland Nord)。 

博多和作者正在分析测试数据 

  5月初,他们入住位于知春路的翠宫饭店的时候,饭店已经几乎完全停业两个月了,职工大部分都被安排回家放假。在吃早餐时,他们发现只有他们两个住店的客人。 

  正是由于我们中外科研人员的大无畏精神,“双星计划”的研制工作没有因为非典疫情而耽误。到6月中旬,我们的联调结束时,北京市因为非典宣布的戒严也正好解除了。我们还专门和欧洲的同事们一起,举行了小型的庆祝活动。 

  2010年,双星计划发射并运行6周年后,我们和欧洲的合作团队一同获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颁发的杰出团队成就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国际航天类的组织中获奖。在获奖报告中,我特别感谢了我们的合作伙伴。博多和罗兰德两个人也都被邀请参加了领奖仪式。大家欢聚一堂,真可谓是患难见真情啊! 

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颁奖现场 

  17年后,当我们又面临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大疫情的时候,当我们在电视上和微信上看到那些冲在一线的医务人员,那些在节假日仍然坚持工作的电力、交通、市政、清洁、物流领域的工作人员,以及那些和我们17年前一样,正在执行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试验队员们的时候,总让我禁不住回忆起17年前那段难忘的经历。时空虽有转变,但奋斗精神却永不磨灭。因为,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活着,总还有其他一些更重要的事情,难道不是吗?